过往许多研究都证实,吃素能降低心血管疾病、癌症等风险。然而,最新研究发现,并非所有素食都是好选择,吃错反而会提高死亡率。究竟怎么吃才健康?
“老伴,明天初一十五吃素”,近年来吃素已经超越年龄、宗教,成为健康时尚的新流行。
年轻族群因为环保或动物保护意识,拥抱纯素(Vegan),也有人为了控制体重,有机会就吃素,成为弹性素食者(Flexitarian)。
更多人吃素是为了健康。过往许多研究都证实,吃素能降低心血管疾病、癌症等风险。
不过,并非所有素食都是好选择,万一你吃的是垃圾素食(junk veggie),反而会提高死亡率。
一篇发表在《美国临床营养期刊》的大型研究发现,不管是素食者或非素食者,只要持续吃超加工食品(ultra-processed foods)都面临相同的死亡风险。
而且,吃超加工食品不仅提高全因死亡率,也和呼吸系统(慢性阻塞性肺炎)、神经系统疾病(失智症、帕金森氏症)和肾脏疾病的死亡率有关。
这个超过7万5000人参与、历时超过7年半的研究,从一开始设计两种饮食比例对死亡率的影响。一种是超加工食品和初步加工食品的比例,另一种是动物性食物来源(肉、蛋、奶制品)和蔬食的比例。
所有受试者都填写了一份包含200种食物频率的问卷,研究人员由此了解每个人的日常饮食。受试者并提供了他们的健康状况和其他资讯,包括身体质量指数(BMI)、运动习惯、吸烟与否、教育水准、婚姻状况、种族等。
经过7年半,研究人员交叉比对受试者提交的医疗与人口统计数据,以及美国国家死亡指数(National Death Index)后调整统计模型发现,如果一天摄取的总热量约有一半来自超加工食品,和总热量只有12.5%来自超加工食品的人相比,死亡率上升了14%。
超加工食品的定义虽然存在争议,依国际上最广泛使用的NOVA食品分类,是食品加工程度的分类系统,超加工食品指,来自食物萃取或加工,也添加了增加适口性的色素、香料、甜味剂、增稠剂等,通常热量密度高,钠含量高,添加糖,矿物质、维生素、膳食纤维少等特点,超加工食品也可能是蔬食,如:
包装面包、糕点、饼干
碳酸饮料
加味乳品
早餐谷片
能量棒
粉状的即时汤品
冷冻意大利面、披萨等
换言之,超加工食品是素食者和非素食者的共同死亡分母,因此,素食者也有好的素食者和糟糕的素食者之分。也就是说,就算吃素,若吃大量的加工食品、包装的面包、蛋糕,而非全谷、豆类、蔬菜等,比吃肉还糟。
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院教授法瑟(Gary Fraser)在学校释出的新闻稿指出,“饮食中超加工食品的比例比动物性食物更影响死亡率。”
也许你会说,吃素就是吃“健康的”,才不会去多吃加工品,但实情没有想像中简单。
发表在《营养学期刊》的另一篇研究发现,回避吃动物性食物和超加工食品消费量增加有关。此研究将受试者分成4组,分别是肉食者、鱼素主义者(pesco-vegetarians)、素食者和纯素者(vegans),结果发现,纯素者热量摄取中超加工食品的比例最高。
不过,具争议的是,一直有健康形象的未来肉、植物奶(如杏仁奶、燕麦奶),若依NOVA系统分类,很可能都被归为超加工食品。
BBC曾采访营养师、英国营养协会(British Dietetic Association)主席麦德琳(Sophie Medlin),她说,“肉、鱼都不会是加工品,当我们想从植物性产品去模仿它们,就要进行加工,但如果我们又要看起来像又好吃,就必须加工得更多。”
麦德琳也指出,植物奶也不是都是一样。豆浆(豆奶)富含植物性蛋白质,椰奶来自椰子、杏仁奶含有脂肪和部分蛋白质,但燕麦奶经过研磨、乳化,加上帮助顺口的油脂,通常是菜籽油,“会进行一些真正的超加工”。
全球黄豆营养机构营养科学研究主任梅西纳(Mark Messina)认为,这样的分类不公平。
他和别人合著文章发表在《营养学进展(Advance in Nutrition)》期刊直陈,“把植物奶、蔬食汉堡和碳酸汽水、奶油夹心蛋糕放在同一类,是没有意义的。”
那我们应该怎么吃?
如果你平常吃很多红肉类,吃植物肉,少吃了饱和脂肪,会是个进步;如果平常爱喝高糖的碳酸饮料,改喝植物奶,在营养上当然好得多,但如果你吃素或吃纯素,要避开超加工食品。
(内容来源/天下杂志,作者/黄惠如)
- 站长微信
- 微信扫一扫
- 微信公众号
- 微信扫一扫
评论